MIT、Stanford,UCLA电子电气工程申请总结

电子工程|2015年08月06日 11:58
MIT、Stanford,UCLA电子电气工程申请总结

  GPA:3.88/4.30 Rank: 10/152

  GRE:580/800/4.0 Toefl:109/Speaking 22

  研究经历: RoboGame2007剧场组进决赛,队长

  2008 UCLA暑期研究交流项目

  2009 数学建模美国赛MCM 一等奖Meritorious

  申请方向:Micro/Nan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 (MEMS/NEMS)

  推荐人: RoboGame的指导老师;

  UCLA实验室的老板;

  UCLA的visiting Professor chair

  申请学校(11所)及结果:

  Fellowship: MIT(嫁了),Stanford,UCLA

  Admission: U Washington,U Michigan

  Rejection: Berkeley,北卡州立

  Withdrawal: GIT,UIUC,UC Davis,U Pennsylvania,

  自始至终我都觉得,相对于拿到的offer 而言,我的硬件真的没那么好。仔细想来,我的申请优势可能更在于:

  1)申请了一个美国仍然在给funding、自己也很适合的方向;

  2)有比较丰富的本科研究经历(重要的是自己真心投入了,也获得了老师的真心认可);

  3)精心准备了申请材料,展现了最可能被commitment接受的那个自己

  关于 Research

  对Research interests的理解

  兴趣这个词其实很难定义,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加之大家用的越来越水,就更加看上去不可捉摸了。大一的时候听了太多科学家的故事,觉得一个人得对某件事痴迷到废寝忘食抛头颅洒热血才叫有兴趣,然后很伤心的发现自己没兴趣。大二的时候降低了标准,觉得至少应该时时刻刻都喜欢才叫有兴趣吧,结果继续很伤心的发现对什么都没有那么稳定的感情。大三进一步放低要求,但是再低怎么也得不讨厌吧,可是说实话不管做什么,总有那么些个时刻让你觉得真的很受挫。于是,我就彷徨了。你说咱怎么也算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青年,在这么一个大家高唱兴趣万岁的时代,咱咋就没有个兴趣呢?就在我一边彷徨一边自责的时候,我参加了08 暑假的那个交流项目,那可是一大批来自各大高校的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青年啊,但是我居然惊喜的发现,啊,原来不只我一个人没有兴趣啊!之后慢慢地我对这个词儿就有平常心了。

  其实对绝大多数头脑正常心智健全的人来说,对啥也不可能那么执迷吧,大家对谈恋爱都多感兴趣了,但是真让你一天14个小时一周7天坚持50年在TA身边,你也得抱怨吧。其实平平常常的喜欢也是兴趣啊。一件事情,如果它能在有些时候让你很开心很满足,在其它大部分时间你能平静地继续它并且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是你的责任,在小部分时候它虽然让你郁闷,但是你相信这郁闷是暂时的并且一旦过去了就会带来更大的快乐,那这就足以称之为兴趣了啊。而且,兴趣其实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渐增强的。一般大家都喜欢自己做的好的事儿,不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儿。其实这就是positive feedback的作用(personally觉得人在这方面跟巴甫洛夫的狗也没啥太大区别)。一件事有没有 positive feedback 要看这件事做的好不好,而这件事做的好不好又要看各人的能力和用心程度了。所以,与其费尽心思去找那个令你“见之忘忧的”兴趣,倒不如用心挖掘一下自己的长处,看看自己更适合做什么,然后就踏下心来好好的投入一把,等你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有了positive feedback,自然也就会更感兴趣了。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research interests的话,放~轻~松~~,找几个不讨厌的(貌似每个人都有几个一看就讨厌的方向,呵呵),先付出一点时间去了解了解,说不定就喜欢了呢。

  为了下面的叙述方便,我们设集合A={你的兴趣},first and foremost,你得保证你的A不是空集,如果它现在还没有元素,那就赶紧去找吧。

  对Research Area的评估

  不得不承认,研究方向对申请结果是有很大影响的。对于一些已经开始衰落的领域,吸引不到 funding,自然不招人;而有些领域虽然研究很火,但咱们国家或是咱们学校在这方面不够出名,人家也不爱招。所以 a)能够找到一个目前生命力旺盛的方向,并且 b)和一个在此方向很牛的机构(是咱们学校当然好,此外还可以是中科院研究所啊、知名的大公司研发机构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之类的)挂上钩,对申请是非常有帮助的。作为一个小本科,找到一个这样的方向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毕竟我们知道的还很少,也不太能接触到最新的研究。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留出时间好好去找,有个方法师弟师妹们可以参考一下:

  1. 先到牛校的网站上看看它们 “不太老的”professor们在做什么方向的研究,如果是EECS的话就definitely要看MIT, Stanford和Berkeley。首先,通常越牛的学校做的东西越新;

  其次,别找太老的教授,他们一般都功成名就了,而让他们当上 Professor 的是他们 n十年前的研究。做完这一步,你就基本对a)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得到了一个集合B={你的目标}

  2. 多和身边的老师们、师兄师姐们聊聊,多了解自己所在系、院的强项;和自己搭边儿的所里什么做的比较前沿;有哪些推荐、交流的机会。。。总之,尽量了解你拥有或有可能拥有的资源,即扩大集合C={你的资源}

  3. 取A、B和C的交集。一开始你可能会发现它是个空集,呵呵,那说明你的集合们还不够大,还需要多花点心思,或者扩展一下思路。如果仍然不行,那或许你还需要多努力一些,增强自己的实力,争取得到本来得不到的资源,或者再多付出一点,发现新的兴趣。

  什么样的Research对申请是有帮助的

  麻省理工EECS招生的一位老师写了篇文章叫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原文见http://eecsblogs.mit.edu/blog/jvoldman/2008/12/08/the-importance-of-research/

  基本观点如下:

  1. 本科研究极其重要

  2. 因为它展示了你解决tough, open-ended problems (也就是Research)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Professor们想要的

  3. 对一个项目的深入研究要远胜于对多个项目的走马观花。

  4. BE Independent!

  UCLA的大叔也曾经这么跟我说:

  “The best way to get into a graduate program is to:

  1) find a way to separate yourself from your competitors

  2) find a way to convince the program you want to join that you will HELP THEM ACHIEVE THEIR GOALS.

  And for research, you have to be able to do…..research! Which involves thinking and acting independently, which, as you probably know, it very rare. Hard work is not enough. In fact, thinking and acting independently is far more valuable than mere hard work(especially the thinking part).”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 “真正的”research 对申请才是最有帮助的。作为一个 Engineering student,你得做出东西来才有说服力啊。在大学期间,我觉得最接近真实研究的时候就是做机器人的时候, 那时候要解决各种各样很现实的问题,不管那些问题有多琐碎、多没技术含量、多看上去不像research,但它其实就是research,因为它对于当时的我们就是 “tough,open-ended problems” 。在 UCLA 的时候,我把我们队的视频给大叔看过,而他后来也证实了我的这种想法。

  “What convinced me you were one of the people we want was not only the work you did for me, since you were not acting as a researcher, but as an assistant, but some of the other things you did, such as the robot project.”

  所以研究经历不能仅仅是在实验室挂个名,看看paper上上网吹吹空调,还是要主动去寻找能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要玩咱就玩点有难度的么,即使没玩出结果又能咋样,这种主动找活儿干的眼力见儿也是很受欢迎的嘛。

  “I was also very impressed by your desire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your initiative in changing your situation here in the lab until you were doing something that would help you in your career,rather than just do some project that was given you but that didn’t expand your brain.”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尽可能的让自己的努力被别人所认可。不要放过向别人介绍 53 / 61你的研究的机会,不论是Group meeting, presentation还是平时聊天,并且尽量让人家听 懂。要知道,人们不会appreciate他们不了解的东西。你的工作,能被老板认可很好,能发 paper很好,能有实物能工作也很好。总之,申请的时候,被认可的才是有效的。说到这里,既然对申请有帮助的 research只需要是“真实的”并且“被认可的” ,好像研究方向就不重要了似的。这是关于研究方向的比较容易出现误会的地方。在写你以后想从事什么方向的研究时,选择正确的research areas是极其重要的。就好像联通想招架信号塔的,你进门说你以后想卖手机,那肯定没戏。但是在写你以前做过什么的时候,研究方向就不那么重要了,只要研究经历能说明你的潜力就行,这也是本科申请的一个特点。你可以跟联通说:我来应聘架信号塔,我以前卖过手机,因为吃苦耐劳善于思考卖得很好,希望你们相信我会以同样的热情来对待新的工作,把信号塔架得又高又牢。。。

  Statement of Purpose 和推荐信

  最怕遇到师弟师妹们问:“申请的时候GT/排名/research/SP/推荐信重不重要?”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许更应该问问自己,你是在寻求信息,寻找不去认真对待的借口,还是为没做好某个方面寻求安慰?活生生的你,三年多的付出,要总结成几张纸的申请,哪一张敢说不重要?真等到了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再感慨功亏一篑,未免太悲情了一些。

  SP和RL在申请中的地位

  通常情况下,申请的学校越牛,Statement of Purpose和Recommendation Letters的地位就越高。 当所有申请者的GPA和GT都相差无几的时候,这几乎是你stand out的唯一机会。然而在申请的时候我们往往下意识地把它们看作一种负担,而不是一个机会。这也挺容易理解的,毕竟我们已经花了那么多的心思在学习、英语和研究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儿上,干嘛还要费劲去做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呢?问题是committee并不是我们的朋友或老师,看不到我们努力的过程,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录取其实是从一个个“离散数据集(即申请材料)”中反推出申请者 research ability,technical aptitude…的过程。设想一下,如果你是committee中的一员,要从1000份其实看不出啥太大区别的applications中找出the so-called “best 10”,还是挺艰巨一活儿的,而且最讽刺的是,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大的随机性。所以, the easier you make the job for them,the better。

  真正写SP和RL(如果你需要自己写RL的话)的过程还是有点艰苦的,最主要是差不多要硬逼着自己坐下来才行,所以要记得给大四闲散拖拉的自己留点余量,呵呵(我是9月底开始看文章和构思,11月初动笔写的)。

  SP和RL要有统一性

  回想我的申请,SP和RL的统一是我受益最大的地方。除了成绩和 GT,你在大学期间为申请付出的其它努力基本只能通过 SP 和RL来体现,而最佳的方式,就是在SP里陈述你做了什么,然后找一位了解过程的老师在 RL中认可你的工作。就像MIT一个负责招生的老师所说:

  “So find a lab you like. Stick around. When the opportunity arises, innovate, solve problems, think up better ways to get from here to there. Then communicate that you did so in your application, and your advisor will do the same. That’s what we’re looking for. And that’s what you should be looking for.”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申请就具有了完整性,因为不论你在SP里写了什么,都会立刻有和你密切接触过的Professor在推荐信里为你back up。这样的话,相比那些SP和推荐信看上去没啥关系的申请,你的材料就更有说服力。

  写 SP 的一点经验

  Before You Write

  要提前开始为 SP 做准备,不用提前太多,也就一两年吧,呵呵。既然打算申请,心里就得惦着点儿,大二大三就得开始参加参加比赛,进实验室做做项目,找个机会交流交流什么的。认真做事情才能有体验有收获,有体验有收获了才好写 SP,做的太多规定字数内写不完固然是一种愁,但是再愁愁不过没东西可写啊。真到了大四上申请的时候,最好留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周用来学习写法和构思,一周写,两周改(别指望发给人家了人家就能立刻给你回)。瀚海 AE 的精华区有很多关于 SP写法的文章可以借鉴,Berkeley 和 UIUC 等学校的网站上也有范文。一开始可能无从下手,多看看别人的文章就有思路了,注意在看的时候摘抄自己觉得可能用得到的段子。

  写之前建议大家先列一个提纲,确定自己 SP 的主题(稍后继续讨论),每段写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怎样与主题呼应,可以参考哪篇文章的写法。这样能够帮助你在写的时候整理思路,使文章更有整体性。以我的提纲为例(红字是贯穿全文的主题):

  Abstract

  THEME: A future generalist //我的主题是generalist/cross-disciplinary

  1 Summarizing good qualities, unique experiences, & the objective //考虑Kan给UCLA的开头

  2 Academic curiosity in the first semester with diligent work, ranked 1st in the class, chose EEIS for the broad academic background. Exploring the courses on my own initiative, derived a new algorithm to draw the tree-structure //主要讲对课业的认真态度

  3 RoboGame Experience

   Determination: the ability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comprehensively and independently—never give up my dream; the courage and strength to stick to my decision—established the team after many difficulties.

   Fast learner—design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from zero, creativity—our unique design,resourcefulness—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versatility—technical and artistic

   Leadership—the ability to manage complex project, take advantage of any possible resource, motivate others

   Diligence and extraordinary time-managing skill—stayed up several nights to perfect the performance, stage available only at night, following GRE test and course work, the only one to lead a team and take GR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mark on the homework

   Learnt about various fields during this comprehensive project, strengthened my faith to become a generalist among engineers// 第一个比赛/研究经历

  4 About CSST

  Fierce competition—the only participant in SIST

  Activities selected to maximize our exposure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lectures given by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on a wide range of topics

  Group activities guided by professors, familiarized us with various specifications under the scope of EE/CS //UCLA的交流经历

  5 MEMS Ventricular Catheter—for which I got full mark on the opening presentation, my mentor was surprised by my efficiency //我的第一个project

  6 MEMS Magnetic Sensor—for which I was selected to give an presentation on CSST final showcase, holding the PCboard in my hand before I left //第二个project

  7 Summarizing the above two, deeply attracted by the true cross-disciplinary environment in Judylab and interdisciplinary nature of MEMS //申请方向

  8 Restate the objective, the determination to pursue Ph.D with Jack, understandings about MEMS… future career goal—becoming a generalist whether in Industry or academia //申请

  导师和future career goal

  SP的主题

  个人认为,一篇好的SP应该有一个主题,即你的优秀要能够归结为一个词来让人家记住你。我用的是generalist/interdisciplinary,这和我的经历比较相符。每一段我都会对这个概念有所支持或者发展,课程、课题、比赛和本身的兴趣。我还见过成绩一直上升的用“进步”,经历很丰富的选“broadband”,总之各有各的特色,因人而异了。

  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你的主题词要和你申请的program相match。我申的MEMS,本身就是一个很交叉的学科,所以interdisciplinary就很讨巧了,后来MIT面试我的教授还专门提到了这一点。

  一些具体的建议

  1. 第一稿先不要限制字数,把你能想到的都写下来,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减,因为一旦写完,你很难想到还缺什么。

  2. 如果没有很特别的创意,第一段建议还是开门见山,说说你的特点,想申的方向,点明主题。想想如果你是committee,看多了言不由衷的抒情也会烦吧。

  3. 关于研究的部分,不要写的太宽泛,要写明白“你”到底做了些什么,如何make difference。如果是team work,就写你做了什么,组里共同实现了什么。建议再多强调一下你做的和别人做的有什么不同,不然人家没理由appreciate的。

  4. 如果你曾经当过某个项目的leader,那么写team work的时候就千万要注意写法,弄不好不仅没写出team spirit,还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像“my team”(为什么不用our team呢?),“under my leadership”,“I put together a team of four students”(说I established a team of four不是更好么?),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想要个nice teammate,而不是powerful leader,Professor招学生的时候大概也是一样。

  写完后的修改

  虽然写完初稿之后,你要么A)一看到它就恶心,实在不想改;要么B)怎么看怎么顺眼,实在没得改,不管是哪一个,你都得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地说服自己去改。你得冷静冷静,自己改第一遍,至少把明显的语法和拼写错误改了,别用这些低级错误去残害好心帮你修改文章的人们。其次,和你的朋友、师兄师姐和老师讨论一下你的SP,看看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或修改的,如果能够找到老师帮你修改那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们和committee有着更相似的视角。

  当内容确定了以后,想尽一切办法找几位学术界的native speaker帮你修改,这一步也许会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实在找不到了,可以去Essayedge花钱请人改,虽然贵了点,但是据一位去Yale的mm说还是挺专业的,不单是语言更地道,而且文章的整体水平都会有所提升。话说当年我也想找essayedge来着,后来去LA交流的时候认识了非常好的美国大叔,就不用了。

  

我要咨询

您的姓名 所在地区
联系电话 QQ
意向国家 邮箱Email
咨询内容
 
留学专业大联盟